他从来没有在真正的人间活过,从角落里来,又到宇宙中去。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花了五个多小时,读完了这部只有十余万字的中篇小说。

我产生了很多很多杂乱的思考,他们像是气球一样漂浮在天空上,我只能尽力去捕捉,或许无法连成一道完整的逻辑。

“好庆幸。”——这是我在读到一半的时候产生的体悟,我好庆幸我没有失去阅读长文本的能力、没有失去读完一本书的能力。

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这篇作品完成于1959年,一直以为是本世纪的作品。在读的过程中停下许多次,最后才怀着遗憾和感动读完。

读的过程中,我总能看到一些强烈冲击我的价值观的段落,每每此刻我都忍不住点进段评,翻阅着评论区的唇枪舌战。大家的矛盾大同小异,很多都是在剑指作者借由查理来输出大男子主义、爹味、男权。

要读好一部作品,读好它的作者很重要。丹尼尔,一个出生于1927年、在自己32岁写下这本书的中年人,他的思想在青年就基本定型。彼时大约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主义虽然早早出现,但远远没发展到现在这样完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大家不用过度敏感,用今朝的剑去斩前朝的官。

更何况,小说本就是想真实地记录查理从一个弱智成长到天才再变回弱智的心路历程、行为轨迹。作为读者,我们大可不必道德洁癖如此之重,与其执着于现代社会施与的道德束缚,不妨去代入查理的视角去感受他心路历程的变化。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我也的确不太喜欢这里面的感情描写就是了。硬要说就是有些突兀,为什么查理的老师会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爱上改变的查理,为什么艺术家小姐对查理一见钟情……不过这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

她似乎已退回到二十五年前,我还是她的小查理的往日时光,那时候的她,还会为我在世上的地位而奋战。

不再愚笨的查理面对世界的第一种情绪是愤怒,并且这种愤怒将会伴随他走过一整个“乘坐电梯升降”的时光,直至他的大脑再度回归痴傻。

他愤怒,愤怒于过往种种,一切本应该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无法理解的过往也变得简单明了。

他痛苦,因此愈加愤怒。

他太委屈,为自己的童年。

明明他什么都不知道,就被母亲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母亲为了治好他的不管不顾与父亲毫不作为、只愿做做表面功夫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母亲希望他是一个正常孩子,因为她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太害怕别人会因为查理的先天残疾而对她指手画脚,因此她把查理视为和她同一条线上的蚂蚱,努力去维护他——其实是在维护自己。这一点从她生出智力正常的诺尔玛后体现得淋漓尽致,诺尔玛的存在成为了她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的、没有残疾的女性的证据,曾经那么维护查理的她现在一旦感觉查理对自己的诺尔玛有一点越界就会发疯。

她近乎偏执地试图牺牲自己家人去迎合所有人的期待,最后迷失在执念里,成为了一个可怜的笑柄——一如曾经的查理。

查理的父亲在查理的描述中温和又善良,但这并不是他毫不作为的托词。查理妈妈好歹为了查理的病东奔西走,老年痴呆之后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可他倒好,只愿意做做嘴上功夫,嘴上维护着查理,但妈妈惩罚殴打查理的时候他却一言不发走出房间,仿佛被打的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看似对查理句句维护,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查理去做治疗其实是担心自己的钱;不同意诺尔玛养狗其实是自己觉得麻烦;不去保护查理不被殴打实际上是不想吵架……如此种种作为,真的很难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唯独让我高看一眼的,是他没有选择彻底放弃查理而把他送到沃伦之家不管不顾,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想临走前维持自己最后一丝虚伪,他把他送到了赫尔曼家里去,至于真相如何,我们暂且不得而知。在送走查理后,想来他也再没去看望过他,多年之后,查理找到经营一所理发店的爸爸,年迈的他早已完全忘记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存在。

生在这样的家庭,生在这样的时代,是查理的不幸,也是诺尔玛的不幸。她和查理不一样,她有健全的智力,能够得到母亲的宠爱,但她并不感到幸福。在她眼里,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班里的同学就因为自己的智障哥哥而霸凌她,父亲也会因为她的无心之言严厉斥责她伤害了查理。小孩的世界那么单纯,她想不通一切的原因,因此把所有都怪罪到自己同样无辜的哥哥身上。长大后的她热情开朗,我也愿意相信她的本心是真诚且善良的,只是童年时在压抑扭曲的环境里人也变得敏感易怒。

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纵观他的一生,唯一把他当作人类来看待的,恐怕只有这只与他处境何其类似的小白鼠——阿尔吉侬。

坦白说,我是被书名吸引来的文艺青年。我以为阿尔吉侬是一个身穿白衣的孩子,翻了几页才发现它只是一个聪明的老鼠而已。在这本书中,它经历着比查理更绝望的痛苦。

当查理因意识到自己从未被当作一个正常的“人”去看待而表达自己的愤怒时,阿尔吉侬只能通过拒绝进食这一简单的动作表达它强烈的抗议。”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它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为了食物解题的动作实际上是一场给科学家看的杂耍表演,而它并不愿意去为他们去表演这场滑稽戏。

它的智慧或许已经进化到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多么渺小,但它无能为力,内心痛苦而悲凉。倘若一个人类男性被以一种无法反抗的姿态被抓到外星人的牢笼里进行各种实验,当他看到一名人类女性被如同物品一样当作奖励投放到牢笼里,这个人类男性会想什么呢?透过这个假想的人类的心理,我们能映射到阿尔吉侬的心中;通过阿尔吉侬的心理,我们又能映射到查理的心中。

他的愤怒,有一部分来源于胆怯——对他人的畏惧、对被当作低级生物的畏惧。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个名字取得真好。“花束”一词可以做的解读太多了,诸如自由、智慧、尊重等等……我对这个标题的解读是——他在阿尔吉侬的坟前献花,实际上是献给自己。

“你并不孤独,因为我同样不为世所容。”他不想遗忘这只聪明的白老鼠,正如他不想大家遗忘他曾聪明过一样。

纪尼安小姐,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个,请不要为我难过。

读这本书的时候,几度泪湿眼眶,但真正读完之后,在结尾并没有感受到沉重的悲伤。

我想,也许过上几个月,或者几周,我可能就会忘记查理的名字。

但我会或许记住这样一个人:他曾无知地幸福过,也曾博学地痛苦过;他曾天真地对所有人好,也曾愤恨地厌恶着一切所见到的事物;他曾在迷宫里一往无前,也曾缄默地假死在无声的迷途里。

在现实里,我经常会去类似“沃伦之家”的机构看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们,他们之中有的人也像查理一样,空有三十几岁的年纪,心智依旧停留在小孩子。

我总是无法把他们当作正常人去对待,言谈举止总是过分怜爱,生怕哪句话伤害到他们。

这周末,也就是9.8,我会和一些同学再出发去看那群孩子们。

其实……查理被送到沃伦之家或许不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起码在那里,不会有人揶揄、歧视他。

我要带着什么去看那群孩子们呢……我想给他们一个拥抱。

如果有什么记录的,9.8我会单开一个日记去写。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随笔

作者

Chanke

发布日期

2024 - 09 - 06

Avatar
Chanke

愛音ちゃん、幸せ?